常见服务器安全防护和保护措施
服务器的安全防护,这个是保证服务器稳定运行必须做好的工作。
对于安全防护来讲,我这里按照从源头到服务器内部的顺序,依次梳理出防护的措施。对于目前的服务器来讲,很多服务器是已经做了这里大部分的安全措施的,有一些措施可能还没有做。当然,鉴于本人水平有限,我这里列出的肯定没有完全覆盖,如果您有补充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。
最源头自然是发起请求端的客户端,请求则是通过IP来定位服务器的。我们服务器的IP自然是公开的,而客户端的IP则是不确定的。我们如果通过分析和控制客户端的IP,也就将安全遏制在源头。
然后就是要对端口进行控制。过了这两关,也就进入了服务器的内部逻辑了。我们就可以对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控制,频率更要控制,其他的就更加细致了。
最后就是安全措施,一般有三种:停止响应,节省性能;拉黑处理,以后只要是这个IP就不响应;对于不能大刀阔斧干的,就控制频率,延迟一段时间才能访问。
下面是一个简要的清单,后续将逐个解释控制的原理和流程。再最后就是针对每一种控制,提出实现方案。
一、安全防护:
1.源头控制(ip)
-封闭式:限定访问的IP(指定服务器才能访问即授权访问)
-开放式:白名单IP允许
-开放式:黑名单IP禁止
-开放式:业务行政物理地址外IP禁止(IP定位),消除代理攻击
-开放式:业务行政物理地址内IP允许(IP定位),消除代理攻击
2.端口控制
-知名端口:常用的知名端口,如80,修改知名端口或关闭不必要知名端口。
-匿名端口:采用不常用的端口号,端口不连号。
3.应用场景控制(手机或PC和其他)
-手机端:只会在手机端使用的接口,不对其他终端响应
-PC端:都可以访问
-特定场景:特定场景使用的接口不暴露,且做场景分析控制,非场景下不允许使用
4.频率控制
-访问间隔:连续访问间隔控制
-周期间隔:周期内访问间隔控制
-周期访问次数:周期访问次数控制
-特定场景访问次数控制:特定场景次数分析
5.请求地址控制
-不存在的地址控制
-恶意攻击地址控制
6.参数控制
-多余的参数:多余的参数分析和记录
-SQL攻击:SQL攻击
-XSS攻击:js脚本攻击和url检测
-参数取值:合理取值范围和类型
7.流程控制
-流程漏洞控制,确保没有流程空白
-多接口混合使用形成的流程漏洞控制
8.缓存控制
-缓存更新漏洞机制
-缓存不同步漏洞控制
9.bug错误控制
-异常控制
-异常暴露
-异常流程控制
-bug对设计的冲击控制
10.系统协作控制
-多端协作流程漏洞控制
11.分布式控制
-数据一致性漏洞
-其他
12.服务器漏洞
-漏洞检测和修复